树立“文化馆是全民的文化馆”理念,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14 17:06:45
来源:新华网

树立“文化馆是全民的文化馆”理念,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字体:

11月13日,作为“2025中国文化馆年会”重要组成部分,“重塑文化馆影响力——品牌赋能路径与传播创新专题交流活动”在北京通州大运河博物馆圆满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呈鸿在大会期间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请您具体谈谈,文化馆应如何运用新手段,才能真正讲好文化馆的故事,让服务“响”起来、让资源“活”起来?

张呈鸿: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们文化馆行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作为文化馆行业的从业者,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一方面要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信息科技手段,让文化服务、文化传播更精准,主动运用短视频、直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文化服务可感可亲,惠及线上线下更多人群,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文化馆阵地作用,牢固树立“文化馆是全民的文化馆”理念,让文化馆成为有温度的文化枢纽,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优质文化服务直达基层和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乡风文明、社会善治,建设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华网:“村晚”作为最接地气的文化活动,从乡村火遍全国,成为一个现象级的群众文化品牌。未来,发展中心在推动文化馆品牌建设提质增效方面,还有哪些更深远的规划和期待,打造出更多像“村晚”一样的群众文化品牌?

张呈鸿:品牌要接地气,核心在于让群众觉得可亲、可参与。一是深挖本地特色,培育原生品牌。鼓励各地文化馆从每年举办的数万场基层活动中,发现和培育那些深受群众欢迎的“本土明星”项目,推动成长为更具影响力的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品牌。二是以数字化赋能品牌成长。我们将继续实施“全国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计划”,为优秀品牌提供线上展示和推广平台,充分利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的统筹优势,打破地域界限,放大品牌效应,并持续收集反馈优化,形成线下培育、线上放大、反哺线下的良性循环,让品牌生命力更持久。品牌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最终让文化馆品牌不仅传得开、叫得响,更能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纠错】 【责任编辑:宫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