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八十年历史的龙狮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8/22 21:47:32
来源:新华网

这支八十年历史的龙狮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

字体:

  新华社广州8月22日电(记者肖思思、王浩明、杨深深)鼓点渐密,锣声铿锵。94岁的杨耀全与88岁的杨平光轻落笔尖,朱红在狮眼晕开,仿佛沉睡的瑞兽正缓缓睁眼,人群中爆发出喝彩。日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北山村的杨氏大宗祠热闹非常,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为三头新狮“点睛”。这场仪式,是为了庆祝80年前一支狮队的成立,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胜利。

  三头崭新的雄狮在杨氏大宗祠前表演。新华社记者 杨深深 摄

  80年前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举国欢庆抗战胜利,北山村决定成立醒狮队,以“胜利”为名。80年来,从“北山胜利醒狮队”到“北山蔡李佛胜利龙狮团”,“胜利”两个字从未改变。

  80年来,醒狮队队员们练习蔡李佛拳,舞狮舞龙,刚柔并济,承载着“以武止戈”的武术精神和爱国情怀。

  同样在80年来,抗战精神与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杨匏安的精神,在这个村庄得到浸润和传承,而醒狮队的功能也远超活跃节庆气氛,除了在重大节日表演,更成为凝聚乡里乡亲的重要纽带,队员们皆以热心肠著称,乐于对村里的大小事情尽心尽力。

  在龙狮团的活动室里,一张放大的黑白高清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是1948年北山胜利醒狮队受邀前往澳门表演后的大合照,照片记录下近百名北山村民的身影。

  在这次庆祝龙狮团成立80周年的活动上,舞动50米长金龙的23名队员,皆是当年合照中醒狮队队员的后代。

  北山蔡李佛胜利龙狮团日前在杨氏大宗祠前表演。新华社发

  岁月流转,锣鼓声在北山从未断绝。改革开放后,珠海成为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北山积极吸引外资和港澳台资,建成北山工业区,逐步从单一的农村集体经济向农、工、商、贸并举发展。

  于是,很多北山村的居民,开始赴港澳工作、在本地和港澳投资商一起合作建厂,与港澳联系日益紧密、水乳交融。

  20世纪80年代,在香港工作的乡亲鲍金浩坚持每年捐资为狮队添置新狮头和新衣。每逢春节,村里的小孩只要听到锣鼓声,就会奔向狮队,兴高采烈地一路尾随。

  1993年,北山村工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成为珠海市香洲区的首批“亿元村”。近年来,珠海与港澳往来愈加便利,特别是港珠澳大桥开通,“港车北上”和“澳车北上”等政策的实施,作为港珠澳大桥“桥头堡”的北山村更迎来了蝶变。

  像杨氏大宗祠这样的历史建筑,在北山村有超过100栋,这些老房子以及它们承载的历史,成为北山村最宝贵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投入下,北山村开展古建活化保育工作,秉承“修复保护、创新发展”的原则,活化利用古祠堂、古宅等,孵化本土原创品牌100余家,各类商户达到230余家,成为传统文化、国际音乐、世界美食、中西文化交流的新时代青年聚集地,最近两年还吸引了众多港澳青年在这里创业。

  珠海市香洲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薛丽丽说,如今的北山村,不仅传承着这份红色血脉,更凭借丰富的传统文化、多元的国际交流等特色,成为各地年轻人青睐的活力热土。

  在北山社区党委的倡议和支持下,北山胜利醒狮队也迎来了新的变化。2018年,在澳门工作的狮队总教头伍建威拜入澳门鸿威文娱体育会门下,进一步学习蔡李佛拳,在传承北山传统醒狮套路的基础上创新提高。一年后,北山胜利醒狮队正式更名为“北山蔡李佛胜利龙狮团”。伍建威等人的儿子们,如今也成为了龙狮团的小队员。

  北山蔡李佛胜利龙狮团的小队员们在杨氏大宗祠外表演。新华社记者 杨深深 摄

  金龙再度翻腾舞动时,百年时光在北山一代代龙狮队员的身上完成了血脉传承,先辈的梦想与荣光焕发出新的色彩。

  夕阳西下,北山村的天空漫开粉紫色的晚霞。八十载风云激荡,胜利锣鼓的余音在杨氏大宗祠的屋檐上萦绕。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