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8月22日电 题:处暑:千帆竞发迎开渔
新华社记者田宇、熊嘉艺、肖恩楠
凌晨三点,广东阳江海陵岛夜色未褪,渔民许崇已抵达闸坡码头,向批发商售卖开渔后捕捞的冰鲜鱼。再过几个小时,这批海鲜将出现在各大市场,登上百姓餐桌。
处暑前后,我国沿海地区渔民迎来开渔季。这是一年中的大日子,“海鲜自由”将随之而来。
今年8月23日,正值农历七月初一,处暑如约而至。处暑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意味着从处暑开始,炎热的夏天就要过去了。
8月15日至17日,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在海陵岛举办。
8月16日,阳江超3400艘渔船驶向南海。(梁文栋 摄)
渔船出海前,许崇和同伴特意放了一挂鞭炮,并把一束柚子叶系在船头——这古老习俗承载着驱散霉运、平安顺遂的质朴心愿。
16日12时,响亮的开渔令宣告今年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汽笛声悠远嘹亮、欢呼声此起彼伏,在阳江超3400艘渔船驶向沉寂了三个半月的南海渔场。
碧波万顷,千帆竞发,渔船编队划出蜿蜒壮丽的白色航迹,仿佛巨龙在蔚蓝海洋中翻腾起舞。
8月16日,阳江超3400艘渔船驶向南海。(梁文栋 摄)
许崇介绍,过去渔船都是木制的,现在国家政策支持,渔民们都换成了玻璃钢船或铁船,更能抗风浪,还都配有北斗导航。从“一叶扁舟”到“远洋铁骑”,千百年来,渔民乘着渔船始终闯狂澜、斗波涛。
在处暑时节前后开渔,正体现着“顺天时,祈丰年”的智慧。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作志介绍,南海伏季休渔时间是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这段时间正是南海主要经济鱼类的繁殖期和幼鱼的补充生长期。
我国自1999年起在南海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休渔期从起初的两个月,延长到如今的三个半月。陈作志介绍,2024年资源监测结果显示,休渔后南海多种经济鱼类资源有明显恢复,渔获物中优质经济品种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8月16日,停泊在茂名博贺渔港的渔船等待开渔。新华社记者 肖恩楠 摄
开渔季,也逐渐成为一场文旅盛宴。
在广东茂名博贺镇,天后古庙香火正旺,烟气氤氲。
古庙里有一间上方无顶的屋宇,一棵枝叶繁茂的古树在其间生长。当地人说,古庙正是围树而建。正殿两侧悬挂着渔船样式的雕饰,表达对渔民“出得去、回得来、满载回”的祝福。
在博贺渔港码头的祭海仪式上,祭海师傅宣读祭文,渔民们抬出金猪,人们将米酒泼洒入海,寄托着对平安、丰收、健康的朴素愿望。
8月15日,巡游队伍来到广东省茂名市博贺渔港。新华社记者 肖恩楠 摄
祭海仪式上的音乐吸引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赵婷的关注。“音乐采用粤西民间吹打乐形式,主要用于恭请妈祖及巡游等仪仗场合,以吹打齐鸣、锣鼓喧天的欢乐喜庆氛围,彰显出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赵婷说。
开渔前夕,海陵岛闸坡海滨路步行街两侧,近千桌渔家宴席沿两公里长街铺开,上万名游客共享渔家珍馐。
8月16日,上万名游客共享渔家盛宴。(梁文栋 摄)
海胆炒饭、五柳红古鱼、渔家大盘菜……这些食材均来自海陵岛,菜单由公众在网上投票选出,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海陵岛闸坡渔家文化展览馆馆长谭国良介绍,渔家大宴是由摆街酒演变而来的。最开始渔民出海前都会宴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告诉他们自己要出海捕鱼了。这促进了邻里团结,使渔民融洽地融入岸上的生活。
过去,疍家人以舟楫为宅,以捕鱼为生。缆绳、浮漂、服饰、婚房……渔家文化展览馆里的展陈,讲述着疍家人过去与风浪搏斗、创造幸福生活的故事。
8月16日,游客在广东省茂名市西葛驿站沙滩游玩。新华社记者 肖恩楠 摄
而疍家婚嫁巡游、沙滩音乐节、烟花秀等活动,让古老的疍家文化与时尚交融,赋予开渔季欢乐的氛围。
谭国良说:“现在疍家人的子孙多已迁居岸上,但疍家人精神和民风民俗依然像灯塔一样,为子孙照亮前行方向。”
处暑时节,暑热逐渐褪去,正是渔民向大海进发的号角。在南海,当阳光洒满水面、渔船破浪而行,“紧摇桨来掌稳舵,双手赢得丰收年”的期盼正跨越山海,守望渔民平安返航、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