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敞开大门,不能“欲开又止”-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5

07/04

13:40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评论

高校敞开大门,不能“欲开又止”

2025-07-04 13:40:1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7版 评论

  随着暑期到来,高校“门难进”的话题,再一次引发关注。一些高校的大门似乎“欲开又止”,校园开放进度与公众期待存在不小差距:网上预约不是名额太少,就是程序繁琐卡顿;进校流程复杂,常常“过五关斩六将”;有的学校,还要托关系,甚至找“黄牛”才能进……

  对于很多人来说,高校里有心向往之的青春回忆;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高校更是为孩子种下理想和希望的精神高地。高校敞开大门,符合公众的合理期待,不应当漠视。

  我国高校的性质决定了高校应当向社会敞开大门。我国高校几乎都是公立大学,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提供办学经费,除了培养人才,多方面服务社会和公众也是高校理所当然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作为教学科研机构,高校不能自居“象牙塔”。大门紧闭的学校,从物理上将学校与社会分隔,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本身就是在暗示师生们:校内与校外“不一样”!大学的教育,要有更多开放和包容,一味将学生当作“校园里的花朵”,一味将安全和秩序等同于“关门”才是最高效的选项,反而不利于人的成长成才。

  曾经,高校大门普遍敞开。如今,部分高校管理者仍在打开大门上“扭扭捏捏”,或是设置“无形的墙”,说到底还是在享受封闭式管理带来的便利,是一种“懒政”惯性的现实表现。必须承认,向社会开门的程度与方式,是一所学校治理能力的生动展示。无需预约,刷身份证或简单登记即可入校参观;通过分流分时段,游客可以在不影响学生的前提下有序进校参观……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都体现了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当然,也有不少在校师生对校园开放表达过担忧,例如担心干扰教学科研秩序、增加交通及治安风险等。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也再一次提醒:开放并不是毫无章法、无条件地“开门迎客”,应当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开放区域与开放时间、安排人员进行游客管理、建立健全参观制度等方式,平衡好各方诉求。

  大学打开大门仅是开始,门开多大、如何开好更为关键。高校要努力把门开得更稳固、更久远,这既是回应社会公众的期待,更是拥抱自身更为开放的未来。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邱犇)

责任编辑:史梦佳
关键词:高校,开放,大门,学校,社会,公众,参观,应当,敞开,期待